企业规模无论有多大,员工人数无论有多少,相比较今天的中国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微小的组织。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必须正视当今中国的文化现状。
相信你也一定有过跟我一样的困惑,今天的中国,社会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变。我们常常在思考,今天的中国社会,文化究竟是什么?是以自我约束和修炼为主、传统的儒释道文化?还是以科学飞速发展之下,后工业文明的文化与社会主义体制文化的结合体?亦或是媒体口诛笔伐的逐利、自私和贪婪?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是由诸多的偶然性造成的必然结果。我们不理解中国当前社会文化的构成,就无法构建适合企业的文化体系,就无法驾驭身处于这种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个的个体构成的企业团队。
我们应该把这个社会文化看作是一个个不同源头的文化主体的角力场,我们也需要谨慎而密切地关注这些文化的角力将会给文化带来怎样的趋势和走向。在这个角力场中,那些强大的力量并不太多,更不难甄别。
我以为,属于第一方阵的文化主体有三个。
首先是传统的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不论你有没有读过圣贤书,参过大乘佛,拜过三清观,你都从你父母的言行举止中传承了太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诚然,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受到过很多的太多的摧残和破坏: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繁体字到简体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那场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传统文化一次次承受打击,却一次次凭借坚韧的生命力和无以伦比的包容性完成着自我修复的努力。我们要的,的确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但我们并不需要一丝不差地修复回某一个朝代的某一种文化繁荣,因为那就失去了文化的生命特征和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的,是传统文化的魂灵,是那最具力量的内核,而不是停留在某个时代的文化标本。
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当今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最具力量的主体,不管你承不承认,抑或你是或者假装是一个香蕉人(皮肤是黄色,内心是白色,即完全的西方文化认同者),你都抹不去传统文化在你身上的烙印。
其次是社会主义体制文化。
社会主义带给中国的文化力量。如同每一种文化一样,这种文化主体也对社会产生了正反两面的作用。积极一面的,是对压迫的抗争和不屈,是象征着革命鲜血的红色旗帜下的不怠的热情,是极具使命感和荣誉感的奋斗意志。但另一方面,确实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性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权力机构的臃肿低效、各级官员的贪污腐化、层出不穷的权力寻租、没有道德底线的经济食品医疗安全。这些负面的力量正在扼杀正面力量的价值,让人们对原有的正面力量产生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