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重视“超前教育”,是步入了教育的误区

教育动态2018-06-06李一老师

记者调查发现,70%以上的受访家长选择在暑假“监督孩子制定各种学习计划”,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超前教育”时,51.39%的受访家长认为“感到无奈,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有26.39%的受访家长认为“很好,有助于孩子生活的充实和成绩的提升”。(8月4日法制日报)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座右铭,“超前教育”也成了不少家长的第一选择。现实中,像报道中北京市西城区李先生的儿子两岁多就识字五百个、会背《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的现象很普遍,这就是典型的“超前教育”。家长过分重视对孩子的“超前教育”,是步入了教育的误区;这种愈演愈热的“超前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应该禁止。

儿童成长是有规律的,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看,幼儿阶段,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他们需要和小伙伴愉快的玩乐,轻松的锻炼身体。可以让孩子在草地上打一个滚,趴在地上捉两只蚂蚁,到草丛中网三只蝴蝶,或者和小伙伴捉迷藏等等。应该放开他们的天性。这个阶段,他们不是要认多少字,算多少算式,而是能尽情和伙伴们嬉戏玩乐。如果过早、过多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就会让孩子过早地感到精神和心理的压力,不仅会产生厌学的思想,还可能因此禁锢孩子的思维,不利于他们以后的智力开发。

要破解“超前教育”难题,需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学校要彻底转变观念,从单纯关注学生分数转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尤其是幼儿园阶段,要彻底杜绝“小学化”倾向,而要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加强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培养,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循序渐进。

家庭要切实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科学培育孩子成长,不揠苗助长。积极主动与学校教师加强联系,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遵循育人规律,多在孩子的兴趣及综合方面下功夫,既不盲目地送孩子进培训班,也不对孩子的爱好特长熟视无睹。

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实行划区域招生,严查学校通过内部招生等方式吸纳“尖子生”进入重点学校的行为。要科学考核评价学校,不应向小学、初中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应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注重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校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要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监管和督导,杜绝以开办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的名义“恶补”文化知识的现象,加大对违规开办各种文化培训班、节假日集体补课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根治各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超前教育”顽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