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体报道,安徽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教师张前龙发表的61篇论文中,有48篇论文发表的杂志为假杂志。张前龙因此受到行政警告处分,5年内不得申报正高级教师职称,追缴学校给予其发表论文奖金1.3万元。
大多数普通中小学教师,毕其一生,也就发表几篇论文。而张老师一人就发表了61篇论文,其惊人的学术能力、教研能力似乎远非一般中小学教师可比。但可笑的的是,进入教育评估省级专家库的他竟使得61篇论文中有48篇论文发表的杂志为假杂志,其鉴别能力可见一斑。
到底是什么因素助长了教师发表论文的热情,导致他们不惜铤而走险?一个直接的原因是职称评审。按照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相关规定,教师要取得高一级职称职务,发表论文是必须的条件之一。可以说,很多教师发表论文是受利益驱动而非为了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
多年来,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几乎形成了一种“传统”:会写论文的,写一写;不会写论文,找人代笔;有路子的发一发,没路子的掏点银子发一发。到目前为止,虽尚未有详细的数据来佐证,到底有多少中小学教师的论文亲力亲为,又有多少论文是付费发表的,但一些正规期刊代写、代发中小学教师论文,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想必张老师定是上了满天飞的假杂志的当了,48篇已发论文也都花了钱。
若要有效遏制论文造假以及假杂志满天飞,关键还是要正确看待教师论文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论文,说到底是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应该用来指导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育教学思想。但当下,教师论文与太多利益绑架在一起,这才有了教师论文买卖市场,有了逐利而趋。
61篇论文中48篇论文发表的杂志为假杂志,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黑色幽默。
(作者葛昌明,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35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