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玉章:胸怀人民【荐读】

教育动态2018-11-30李天扬老师

胸中始终怀有“人民”二字,把人民的需要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方向,是吴玉章的行事逻辑,也是他的伟大之处。

比如他在陕甘宁边区时推广文字改革的经历。用今人的眼光回看,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应该说是一项很激进的运动。但是在那个历史时代,汉字拉丁化,是很多社会贤达给挽救中华文明开出的药方,不论是国民政府还是陕甘宁边区政府,都曾把汉字拉丁化列入政府部门的一项工作,试点、试验。

吴玉章重视汉字拉丁化,跟他快速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迫切愿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吴玉章曾多次跟人讲过,他自己是在旧社会读古书的人,经、史、文学、音韵、文字等古书都读得不少,吃了很多苦头。他深感要使广大工农群众熟练掌握汉字,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得出结论:“为工农掌握文化着想,必须改革汉字。”

在陕甘宁边区进行的试验中,他亲自办班培训教员,还主办了《SINWENZBAO》(新文字报),后来成立的新文字干部学校,他又亲任校长,组织教研,研究新文字方案和试验中的问题。在延安试办的新文字冬学结业考试中,1563名考生中,得甲等、乙等分数的人占了一半多。不到三个月,他们就由目不识丁的文盲,变成了可以用新文字写信、记账、阅读的“文化人”,这让吴玉章欢欣鼓舞。就在这次考试后,吴玉章曾很乐观地说:“看来三年至五年,我们就可以消灭百分之八十的文盲了。”只是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汉字拉丁化无疾而终,最后经过改革,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形式,成为成人扫盲、学童学习汉字的好帮手。

与同时代许多进步的教育家不同,吴玉章既是一位革命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他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奔走革命,为了革命的需要而兴办教育的。他自始至终把教育当作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坚定明确地为革命的需要培养人才。

比如他出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后,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为鲁艺制定的教育方针,“使鲁艺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为党培养输送的各类文艺干部数以万计。1948年他担任华北大学校长,根据当时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主要采取短期培训的办法,即学生经过基本训练后即分配工作,迅速为迎接全国解放和建立新中国培训了大批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又成立马列主义夜大学及马列主义夜校,开办十年,共有1.6万多名学员毕业、结业,其中大多数人成了首都各条战线的骨干,许多人担任了领导工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