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振元新建本科院校走出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教育动态2018-07-08王华老师

围绕《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和《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笔者愿意谈一些认识。

  这两本报告有两个共同的关键词。第一个是“新建本科院校”,指的是教育部2000年以后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2000年至2015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共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第二个是“评估”。2011年,教育部决定用五种方式进行本科教学评估,同时推进管办评分离。

  《新型大学新成就》报告,对“十二五”期间接受合格评估的全部160多所新建院校的专家组评估报告,以及1500余人次的专家个人评估报告,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两份报告都坚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具备很强的实证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两本报告中反映出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新”,不仅是时间上的新,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一、新建本科院校布局主要在非省会城市,使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趋向合理。

  截至2015年5月,我国在非省会城市布点的新建本科院校有208所,占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51.6%。与此对照的数据是,1998年全国本科高校共591所,其中1/10在北京,1/2以上集中在20个大城市,地级及以下城市很少有本科高校。世纪之交的管理体制改革,强调实行中央和省市两级管理,中央与省市、地三级办学,逐步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成效显著。

  二、新建本科院校,坚持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方向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走与区域融合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位于地级城市,甚至是县级市,与地方有着天然联系。但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有的学校存在简单模仿传统大学办学模式的倾向。如何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为了引导新建院校健康发展,2011年,教育部提出对新建本科院校开展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坚持“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一个引导”的工作原则。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提供了许多成功经验,尤其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办学定位强调服务和融入区域发展;二是专业结构强调“社会需求导向”;三是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产出导向”;四是师资队伍强调建设“双师型”队伍;五是质量评价强调“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