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让公众看到真实的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动态2018-07-08才子老师

 “高等教育质量命题是一个无法回避又难于准确回答的问题,接到这一任务时,我们的第一感觉这是一个难于完成的任务,是硬着头皮接下来的任务。”中国首发、世界首发的分量,让《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课题组副组长、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深深感到,这本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总报告的研究制定过程,必定是浩大繁重而复杂的。因为单凭一批专家来进行评价判断,显然无法真正全面准确客观反映出中国高等教育的真实质量。“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家底’抖出来,尽可能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让公众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从2014年初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立项开始,经过精心挑选,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教科院及合肥学院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研制的合作团队。

  为突出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系列质量报告的研究制定过程中,课题组派出数支队伍赴北京、广东、安徽、吉林等多个省市,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高校主要领导及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同时参考了4000多位评估认证专家的质量评估报告、700多所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40多万个数据,并对20多万份专门调查问卷、数百人次深度访谈进行了系统分析整理统计。召开研讨会、审稿会近30次,对每一种观点、每一个结论都反复推敲,务求全面真实。

  “接到任务时,四个深刻感觉,一是工作量大,二是责任重大,三是技术难度大,四是意义重大。”《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课题组副组长、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毫不讳言当初的那种“心里没底”。

  虽然从2012年开始,蔡敬民就从合肥学院的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等部门抽调精干人马,参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对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的报告撰写工作。但这一次,他明显感觉到《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的“不同寻常”。

  “以前的报告都是针对当年接受评估的院校,而今年是面向‘十二五’期间160多所接受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几乎占据了我国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一半。一定要站在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高度,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客观的评价。”蔡敬民坦言,这次报告的研究制定过程必须跳出技术的限制,不能就数据论数据,而是要肩负起为新建本科院校真正实现向地方性、应用型转型进而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引领的使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