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春风化雨,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浸润爱国心灵。学科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要把祖国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先辈的丰功伟绩、伟大的科技成就,以及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转化为具体的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要传承弘扬,让学生在优秀文化中培养爱国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也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既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三要统筹资源,让学生在社会体验中升华爱国意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全面统筹、充分运用各类教育资源。要加强乡村少年宫建设,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深入开展“蒲公英行动计划”和“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系列教育活动。
四要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增强爱国信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家长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引导各地各校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爱国意识形成和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要开放共享,让学生在不同文明中汲取爱国力量。要积极从人类发展不同阶段形成的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断丰富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要培养各族学生的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六要创新载体,让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传递爱国能量。当前,网络已成为价值观较量的主战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其受众呈爆炸式增长,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影响尤其巨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中小学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必须把网络建设和管理作为重大问题来抓。
七要久久为功,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铸就爱国灵魂。各地各校要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规划,切实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要及时解决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问题和难点问题。要引导广大教师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