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城轻乡的教育发展观念亟待纠偏

教育动态2018-08-05才子老师

“一方面是大量学生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是村民要求恢复农村教学点”,甘肃陇南乡村教育出现的这种“苦乐不均”,其实也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流动,城市人口过密和乡村人口过疏问题日益突出。与之相对应,县镇、城市大班、大校与乡村小班、小校的两极化现象越发明显,农村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困境:村小和教学点人数越来越少、乡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配置越来越难、优秀教师越来越不愿意去乡村任教。

面对这种情况,农村学校到底应当怎么办?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在学界和政界,曾出现了诸如“消灭农村教育,让农村孩子全部进城,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高质量教育”之类的声音。我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农村教育的战略价值,更不能以城镇化为幌子变相剥夺农村教育。那种认为社会现代化就是消灭农村、取消农村教育的观念是不切实际的。

正因为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扩大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等。

从表面上看,城镇化是解决城市问题,但实质上是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不可分割。从长远看,中国农业领域只需要1亿至1.5亿劳动力。但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这1.5亿人绝对不可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必须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化农民。

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同样,没有高质量的农村教育作保障,即使有职业化农民,也会因子女教育问题而迫使他们离开农村。发展好现代的农村基础教育,不仅有助于留住一批有能力的人从事农业生产,还有助于加强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在农村就地过上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更有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美国经济学家米凯·吉瑟的研究证明,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每提高10%,将多诱导6%至7%的农民迁出农业,按照净效应,它将把农业工资提高5%。农村教育是农民、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