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校获奖成果写真

教育动态2018-06-10王新老师

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大红获奖名录上,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获奖名单中,东南大学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成都理工大学领衔的“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项目、天津中医药大学领衔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赫然在列。

技术创新性突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奖的重要标准之一,每年涌现出的获奖团队无不是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是全国土建领域今年在该奖项评选中唯一的一等奖。

预应力是重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可节约钢材和混凝土用量20%-30%,并可大大提高材料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2002年,主跨268米、国内第二大跨、世界第五大跨连续刚构的苏通大桥辅航道桥的建设、设计单位找到吕志涛团队,希望他们提供设计方案,这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因为像苏通大桥辅航道桥这样的预应力混凝土刚架桥,材料的开裂、下挠是世界级难题。吕志涛带领他的预应力“梦之队”在江苏仪征建立了大型实验基地,着眼于解决由于材料长期收缩徐变导致高强混凝土开裂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材料、构件、结构三层次实验方法。经过960个日夜的细心观测,提出了“合理成桥状态的设计方法”。苏通大桥辅航道桥自2008年通车至今,桥梁没有明显裂缝,变形只有同类桥梁的三分之一。

“要把世界预应力的中心转向中国,没有理论创新是不行的。每天只工作8小时,当不了科学家。”吕志涛带领的团队已经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铁军”,无论是年富力强的年轻学者,还是80高龄的资深教授,都用大量时间“泡”在工程建设一线。“我们开创的理论体系纳入国家的规范和规程,不仅自己运用,还要推广到全国甚至国际上。”吕志涛觉得,此次项目之所以获奖,关键是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以及成果转化。据了解,该项目实现了预应力结构理论、病害控制、抗震减灾、核电设施安全等领域的突破,首创了多个理论方法、开发了系列关键技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