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高考改革在全国渐次推开,加上就公布试点方案的浙江与上海,至目前已有北京、广东、江苏等20个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勾勒出了我国“新高考”的蓝图。
“3+3”成主流,
多元评价是趋势
各地改革方案方向大体一致。变化聚焦文理不分科、多元评价、一年两考、本科招生批次合并等。
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3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3科。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这就是多地高频采用的“6选3”模式,而浙江省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6科还多了一门“技术”。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另一亮点是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部分科目考试将实现多次考试。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其中浙江方案提供“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江苏方案是,英语的听力与口语改革后将执行一年两考,笔试部分是否也会一年两考则有待确定,而学业水平测试中开齐13门必考科目,可以考两次。
此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和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也是多地高考改革方案的亮点。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文理不分”,
专业指向更明确
“文理不分”,科学与人文贯通,可能是新高考最令人振奋的新气象。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龚放教授说,过去“文理分科”,学生早早给自己贴上“文科生”“理科生”的标签,导致文科生不识物理,理科生不知历史,出现结构缺陷,成为“半个人”,在知识更新飞速的现代社会发展受限,走不远。
“6选3”有20种“混搭”,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尊重,“学生在选择自己组合的时候,专业指向比单纯的文理更加明确。”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副校长夏雷震说,3门任选科目对应哪些专业、就业路径,都将是学生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