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第三专题研讨材料【优秀】

会议相关2018-09-01才子老师

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尚德传统的民族,历来讲究“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历来对缺失道德者持不齿的态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学一做第三专题研讨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两学一做第三专题研讨材料1】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用好选人用人考德这根杠杆,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实践路径和目标要求,是对好干部内涵、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道德修养的传统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道德修养的传统。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廉洁,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春秋时期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而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的儒家“德治”理论,其核心内容就是“为政以德”,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就是在焚书坑儒、尊崇法家的秦代,也非常重视为官之德。湖北云梦出土的《云梦秦简》在《为吏之道》篇就提出了一套封建官吏应该遵循的道德品行的行为规范,并概括为“五善”“五失”,强调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正行修身。纵观中国历史,凡是盛世、治世,都有着吏治清明、政风清正引领的良好社会风尚。相反,凡是衰世、乱世,都是官德不彰,政风不正,最终导致民怨沸腾,甚至揭竿而起。总之,悠久的中国历史,既蕴涵着重视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也饱含着道德建设的治乱教训,而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今天认真吸取和借鉴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