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6周年征文范文精选

话题作文2018-09-14才子老师

井冈山时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更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自此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为党领导人民创造中国奇迹奠定了基础。习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首站就是井冈山。在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习近平提出,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而对于当代共产党人来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孕育的井冈山精神,正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源动力。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很好的经验与启示,对巩固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完善年轻的党组织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对于条件异常艰苦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尤其如此。
敌人频繁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导致井冈山上几乎完全断绝食盐、布匹、药材等项生活必需品,吃得是红米饭,南瓜汤,还不是天天有吃,有时以野菜、皮带充饥;遇有病伤,则状况更惨。“左”倾思想的干扰致使井冈山斗争在1928年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党组织被严重破坏,党内一度出现信念危机:一些党员看不见胜利的前途,出现了叛变、逃跑甚至反水的现象,不但红军和地方党内有一种悲观思想,就是中央那时也不免为那种表面上的情况所迷惑,而产生了悲观的论调。许多人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这一疑问动摇了军心,瓦解了斗志,在红军队伍中起了极大的离心作用,已成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极大障碍。逆境中党员坚定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为重要。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发出号召,要求党员“为团体努力,作群众导师。到群众中去,到反动荆棘中去。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主义而牺牲。毛泽东等根据地领导还在日常战斗、工作和生活中,运用朴素的语言、通俗的哲理,不失时机地向党员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毛泽东、朱德在黄洋界挑粮休息时,毛泽东指着黄洋界连绵起伏的山峰,意味深长地说:“站在黄洋界,不但可以看到江西、湖南,还可以看到全中国、全世界。”朱德乘机对周围的人说:“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做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大家深受启发,点头称是。毛泽东与党员聊天时,引用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话解释中国革命的现状:“别看现在全国都是蒋介石的统治,由于他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一定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终究会失败;别看我们人数很少,我们是工农革命,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正义的事业一定会胜利。为了更深刻的说明这一问题,毛泽东进行了理论反思,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总结了中国革命特别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军阀混战的社会特点,论述了红色政权发生、存在、发展的原因及条件,指出“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科学而响亮地回答了“红旗能够打多久”的疑问。但在1929年年末,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在赣南、闽西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时,闽粤赣三省敌人会剿风声日紧,一部分同志又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提出来了。毛泽东将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写就了《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党内通讯(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星火燎原”更加精炼准确的刻画了时局特征和革命前景。这一马克思主义创新之作的问世,与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对这一问题的实践和理论思考是分不开的。
随时随地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毛泽东一系列光辉著作的问世,解决了困扰党内外同志思想的诸多问题,拨云见日,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也照亮了党员群众的心房,极大地鼓舞了革命斗志。一位老党员回忆井冈山生活时说:“我们在井冈山岁月中……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但是,同志们对于井冈山的艰苦斗争是有信心的,我们的心情都是很愉快的……士兵们没有什么怨言。”正是在这样的信念鼓舞下,井冈山各项工作迎来了新高潮: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重新发展壮大,根据地面积扩大到四千平方公里,人口近三十万,达到鼎盛。江泽民同志曾深有感触地说过:井 冈山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这种理想和信念,正是井冈山斗争的力量源泉。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坚定的理想信念都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动力;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作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之一,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