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Dark Matter):暗物质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暗物质的密度非常小,但是数量庞大,充满整个宇宙,因此它的总质量很大。暗物质与暗能量被认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它们代表了宇宙中84.5%[1] (90%以上)的物质含量,而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10%不到(约5%)。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却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
1932年,暗物质(dark matter)刚被提出来时仅仅是理论的产物,但是我们知道暗物质已经成为了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暗物质的总质量是普通物质的6.3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占了1/4,同时更重要的是,暗物质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暗物质的本质还是个谜。
暗物质存在的最早证据来源于对球状星系旋转速度的观测。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天文观测和膨胀宇宙论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约70%的暗能,5%的发光和不发光物体,5%的热暗物质和20%的冷暗物质组成。
天文学家推测,宇宙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暗物质占宇宙25%,暗能量占70%,通常所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5%。因此,探测和研究暗物质很可能导致物理学界新的革命。
2011年5月,意大利暗物质探测无果,该研究结果质疑其它发现暗物质的结果。
2014暗物质最新发现:
丁肇中团队或发现暗物质新证据。
中化新网讯 综合媒体报道,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18日发表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宇宙射线在高能量时会出现新的反电子源,并精确测出反电子分率随能量增加的增速,有可能证明宇宙暗物质确实存在。
丁肇中在日内瓦欧洲粒子物理中心(CERN)发表最新的高能量宇宙射现电子与反电子研究成果。
他表示,阿尔法反物质太空磁谱仪(AMS)分析国际太空站(ISS)测得的410亿件初级宇宙射线,并测量能量在5亿到5000亿电子伏特的反电子分率发现,在80亿电子伏特时,反电子分率会开始快速增加,显示有新的反电子源存在,并精确测出此一增加速率,发现并无明显的尖峰存在,反电子分率也是各向同性,强烈显示高能量的反电子可能不是来自某些特定方向。
丁肇中表示,精确测量反电子分率对了解暗物质的来源十分重要,暗物质的本质,只会反映在反电子分率多出的特征上。
这项研究已经确认第一到第四特征,与质量在1兆电子伏特量级的暗物质粒子(超微中子)的存在相符。AMS正在研究第五项特征,亦即反电子分率在转折点上的下降速度。
丁肇中1995年开始主持AMS实验计划,2011年成功将AMS送到太空站,进行暗物质研究,寻找反物质、暗物质与宇宙射线的起源。包括欧洲、美洲与亚洲在内共15个国家参与AMS建造与研究,
黑洞与暗物质的区别:
关于黑洞和暗物质的一些遐想
一 现有情况分析
三十年前,一位科学家提出黑洞吐没一切的理论黑洞悖论(黑洞悖论,1975年,霍金以数学计算的方法证明黑洞由于质量巨大,进入其边界的物体都会被其吞噬而永远无法逃逸。黑洞形成后就开始向外辐射能量,最终将因为质量丧失殆尽而消失。而这种辐射并不包含黑洞内部物质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在黑洞中保留下来。但是一旦黑洞消失,这些信息也就丧失了。这些信息的去向之谜就构成了所谓的黑洞悖论。而该假说与量子物理学的理论背道而驰。),他就是史蒂芬 · 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