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昔日的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文化上受到了很大程度上日本的影响
至于今天现在的台湾是美国远东战略岛链的第一环所以与日本韩国等式统一正营
台湾和日本的关系:
台日关系无疑可以也需要从各种视角进行观察和分析,如中国的视角、日本的视角、台湾的视角、美国的视角、联合国的视角、亚太区域的视角、地缘政治的视角,等等。现提出权供参照的三个视角,即民主同盟的视角、美日同盟的视角和台湾民众的视角。
(一)民主同盟的视角
无论是台湾还是日本,其政界人士在推进和发展台日关系时都强调台湾与日本具有共同的价值,应该建立价值同盟,而他们的价值是民主、自由、人权等,民主是其核心。我们不可能完全认同这里所谓的民主观念,但不得不正视的是这种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台日关系发展的意识基础,而这与美国正在推行的民主同盟战略或许不无关系。
为因应进入新世纪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并建立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美国政界和学界在世纪之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出现了影响巨大的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等理论思维。在此需要进一步注意的是,2006年9月美国公布了新的国家安全研究报告《铸造法治之下的自由世界:21世纪美国的国家安全(ForgingaWorldofLibertyUnderLaw,U.S.NationalSecurityInThe21stCentury)》(报告由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组织研究,故称普林斯顿计划/PrincetonProject)。这项研究计划横跨民主、共和两党,由里根总统时代的国务卿舒尔茨(GeorgeShultz)和克林顿总统时代的国家安全顾问雷克(TonyLake)担任共同主席,历时两年多,4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由于既跨民主共和两党又有社会基础,因此报告发表后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政策性和战略性影响不容忽视。报告认为,与冷战时期不同,美国如今不再面临像往日苏联共产主义那样的单一外在威胁,而是面临一系列的威胁,包括全球恐怖主义、核扩散、流行病、亚洲的崛起、中东和能源危机等,这些威胁根源不同,主体不同。冷战时期针对单一敌人的围堵战略已经不再有效。而面对这些威胁,各种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北约等已经临近破产,失去应付能力。因此,美国提出必须对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使其适应当代的需要;同时建议如果联合国无法改革,就应以新的国际组织民主同盟(ConcertofDemocracies)取而代之。尽管民主同盟思维是否会原封不动地成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还有待于观察,但从美国高度赞赏台湾的民主、台日强调以民主建立价值同盟、中国周边似乎正在形成以美国为主导包括印度、澳大利亚的民主同盟包围圈来看,所谓民主同盟的视角或许也应该是观察台日关系时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