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能只关注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什么,还要学会如何利用并改革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为新兴经济体合情合理合法地做点什么
11月14日—16日,习近平主席将赴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十次出席这个“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此后,中国将正式接棒,全力筹备明年秋季在中国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中国首次主持这一“全球治理顶层设计”的会议,不仅将是和平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还将塑造一个世界历史中特别的“中国时刻”。
然而,中国国内书店里鲜见关于G20的书籍,媒体平时对G20的报道也不多,民众对G20缺少关心,研究G20机制的中国学者总体不多,真正参与G20机制背后运作的中国人更是凤毛麟角。相比其他G20国家学界和社会层面的踊跃与积极,中国人对G20的关注热度有待提升。其实,G20离我们并不遥远,且与每一个老百姓的利益休戚相关。
从有G20领导人会晤机制开始,G20就深层影响着中国社会。2008年夏季,源于美国纽约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以西方七国(G7)磋商机制的方式,邀请包括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内的19个国家领导人共同应对危机。至此,新兴经济体首次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上平等商议、平等决策,有人认为世界治理从此进入“G20时代”。当时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为国力增强倍感自豪。
然而,7年过去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一些经济体的复苏仍然脆弱。就业率低,增长乏力,高泡沫与高债务风险交织等难题,时刻困扰着经济本应强劲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巧妙地”利用国内政策与国际规则让新兴经济体分担了压力,维系了现行秩序。如今再反思,在国际治理上缺乏经验的新兴经济体,并没有充分抓住2008年的机遇,在金融危机最低谷时乘势重塑国际金融体系。G20平台虽形成,但新兴经济体也为不能深谙国际博弈之道而付出了学费。
虽然中国经济仍保持着较为良好的态势,但外部市场持续低迷。尤其是国际金融、贸易规则对中国的负面冲击仍然很大。比如,包括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减排标准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则等,不仅对中国长期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与每个民众的利益也紧密相联。而这些都是G20领导人所讨论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