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南亚地区的死对头最近以来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而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核战争更是使得国际社会忧心忡忡。在紧张和关心之余,人们也许会问,印巴两国何以会有如此大的深仇大恨?两个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国家怎么会变成半个多世纪的冤家?印巴半个多世纪的紧张和敌对关系的根源表面上看起来在克什米尔的控制权问题上,但实际上造成这一现状既有各自内在原因,更主要的是英国殖民者一手操办的分而治之造成的后果。
印度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1757年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属印度的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及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在全球的日益高涨以及印度人民要求民族自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英国只得同意印度独立。当时印度的民族构成是印度教占人口总数(4亿)的60%,穆斯林占24%,两大民族之间存在着很严重的分歧和敌意。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为了防止各民族联合起来反抗英国的统治,殖民当局采取的是分而治之的策略。而在决定英属印度独立的大事时,英国政府奉行的仍是分而治之。50年的发展已经证明,英国人用心险恶地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挑拨离间不但助长了彼此的敌意导致了当年的印巴分治,而且还应对此后50年中错综复杂的民族纷争与仇杀负责。
英国殖民统治当局奉行的分而治之政策显然忽略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1920年起,印度教就得到了由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先驱莫汉达斯·甘地(圣雄甘地)领导下的国大党的支持,而圣雄甘地为了争取早日获得民族独立,希望穆斯林和印度教团结起来加入他所发起的非暴力抵抗不合作运动。为了取得穆斯林的信任,圣雄甘地甚至接受了穆斯林建立一个奥斯曼式国家的目标。1924年,穆斯林取消了哈里发这一职位后,印度的伊斯兰教信徒与泛伊斯兰王国失去了联系,并且开始为自己今后在一个由印度教掌权的社会里的命运而深表忧虑。1930年,穆斯林诗人、哲学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尔勋爵倡议在南亚次大陆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1933年,剑桥大学的一些伊斯兰学生创造了巴基斯坦这一名称,这是一个由旁遮普、阿富汗、克什米尔、信德的首字母以及俾路支的最后三个字母组成的合成词。1946年初,英国殖民当局提出了成立联邦制国家的建议,得到了印度各政党的同意,其中包括穆斯林联盟主席、后来成为巴基斯坦缔造者的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但是,之后不久,新当选为国大党主席的贾亚瓦拉尔·尼赫鲁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出言不慎,声称所有与自治有关的计划都应经过国大党的首肯并且随时可以作出变更。一言不慎捅了大祸,真纳闻及此言后愤怒不已,而傲慢自负的尼赫鲁也不愿让步,拒绝收回说过的话,一场民族冲突由此而来。1946年8月16日,成千上万的穆斯林在加尔各答市集会,支持成立巴基斯坦。集会最后变成了骚乱并进而演变成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一场大残杀,城内铁匠不分白昼黑夜地赶制枪支武器,72小时之内共有5000人丧生,加尔各答的棚户区内尸首遍地。这场种族残杀不但加深了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的宿怨,为今后印巴两国长期不和埋下了祸根,同时也宣告了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国家已失去最后一次机会,分治已经不可避免。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恩怨,巴基斯坦为什么怕印度?
1965年5月,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巴印边界库奇兰恩地段发生争端并导致武装冲突,接着巴军在克什米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攻到克什米尔首府斯利拉加附近,战局对巴有利。但印度从侧翼进击,大军直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截断巴军后路,巴军在克什米尔渍败,乃集中全力守御拉合尔,战事甚为激烈,巴军处于危险境地。中巴关系自解决中巴边界问题和1964年巴总统阿尤布.汗访华后较为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