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三五规划最新全文解读

规章制度2018-12-14才子老师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理论同样适用。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中部欠发达省份,协调发展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所在。

协调发展,其意义在于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补齐短板中实现均衡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我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着力推进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

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并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不可否认,我省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制约着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

全面小康,核心在“全面”,注重的是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重,做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省社科院研究员武小惠说,“十三五”时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着重用力。目前这个短板在民生方面的表现就是要实现共同发展,重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议》提出,要从满足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着眼,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全面抓好教育、文化、住房、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就业、社保、居民增收、稳定物价等民生工作。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财政资金支持必须优先保证民生刚性支出,在不断提升全民养老、医保水平的同时,按照社会政策托底要求,加大对困难企业、特殊人群的扶持救助。

在武小惠看来,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目标,必须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平衡性,积极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缩小收入差距,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努力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极大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