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5周年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3篇

观后感2018-06-29才子老师

【第1篇】


6月27日,大型历史故事片《大火种》上映。该片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90年前的真实而悲壮的革命故事:1926年冬,山东广饶地区的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生命保护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并使其如火种般传播开来。

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拨通影片导演苗月的电话时,她正在四川成都拍摄新农村建设题材喜剧电影《我的村民我的村》。她说她正坐在一片橘子树下接受采访,自己的这两部作品,一北一南、一悲一喜、一旧一新,“它们相当于让我见证了中国农村近百年的‘前世今生’,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

两场化学反应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农民找地主要工钱。这里我用了一个长焦特写镜头——一只只特别苍老的手伸过去,接过一点点的钱。画面的张力让人心痛,当卑微者生命的尊严被剥夺时,革命必然会发生,他们不革命谁革命?”

对于一年前拍摄的《大火种》,苗月有一句直抒胸臆的评价:《大火种》主题是关于土地,关于卑微者的生命尊严,关于革命是如何发生的。久远的历史,该回头看看。

作为建党95周年的献礼影片,《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国家记忆》从宏观层面记录了上世纪20年代山东革命的过程,有着非常庞大的架构。而《大火种》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小人物与《共产党宣言》之间的故事来折射山东革命的面貌。

只不过,一边是外国人写的、理论性极强甚至晦涩难懂的政治纲领性文件,一边是偏远山村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这两个貌似不沾边的物、人是怎么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的?

2015年春节,当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时,正重写《大火种》剧本的苗月却在家里“苦哈哈”地咬着牙钻研《共产党宣言》。“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费劲,政治理论性很强,不好看懂。”读了一遍又一遍后,苗月终于觉得“找到了支点”——《共产党宣言》和村民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化学反应,就在于这本书能够满足他们对生命最本能的诉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