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长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精编版

观后感2018-08-06李天扬老师

纪录长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1】

这本不是我喜欢看的纪录片类型,一直觉得会显得枯燥,事实上,《我在故宫修文物》也还是有些枯燥。不过近期有多位朋友安利,又只有三集,我就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

文物修复是多么需要技术、艺术以及很多很多耐心的一项工作啊。印象比较深的是在第三集里说到每一位进入故宫工作的人都有一段很长时间的适应期。上学的时候学习艺术是非常需要创造性思维的,然而,文物修复工作却不需要这样的创造力,需要的是你能坐得住。诚然,文物很重要,承载了人类的历史,修复文物的过程也是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但是,对于修复工作者而言,这项事业让他们无法成为艺术家,而成为了名字隐形于艺术品之中的匠人。只有对文化和历史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将练就的一身绝技和毕生的精力奉献出来,修旧如旧,使得文物得以重新呈现在参观者面前,惠及后代。

纪录长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2】

一部神奇的国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最近一直在被热议,这部三集的作品,没有明星大腕,没有特效传奇,讲述的是一群能工巧匠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豆瓣评分高达9.4,比《舌尖上的中国》还要高,超过热播剧《琅琊榜》,故宫里这群文物修复师,一辈子兢兢业业,精心维护着传世古董,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

这部纪录片是配合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而拍摄的,故宫出场地,也提供被拍摄者和题材。片子讲述了一群文物修复师的故事,摄制组连导演一共5人,光筹备就用了5年,两位导演光调查资料,就写了10万字,最终连拍带剪7个月,每集50分钟,总投资150万元。观众可以通过镜头近距离观赏故宫的稀世珍宝,而且见证了破碎的文物,经由心灵手巧的修复师,经过繁琐、枯燥、漫长的修复后焕然一新的过程。修复师日复一日的雷同工作,重现文物的风采。其中不少细节很有意思,修复青铜器的师傅称:“调不出来正确的颜色,一个礼拜都调不出来,难受死了。”

还有一位女师傅,花了十年时间临摹出一幅《清明上河图》,片中将她年轻时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一生贡献给文物修复的画面让人震撼。师傅在教徒弟时,第一句话就是:只有耐下性子,才能做好文物修复工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