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电影观后感和说说心情

观后感2018-07-23才子老师

道士下山观后感(1)

《道士下山》刚上映时遭遇的吐槽甚至让我想起《小时代》,当然这两部电影本身没啥可比性,但是电影一出就遭遇这么大的舆论风波,委实让小说原著显得寂寞了许多——徐皓峰的小说哪里能引来这么大批判之声?虽然电影改编了不少,但基本气质和故事结构没有大动,看来,电影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力,已经让印刷文学彻底边缘化了。

《道士下山》有一个鲜明的“游荡”主题,搁现在的商业片语境里,得往《泰囧》式的“公路喜剧”上掰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里,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武侠小说。不过《道士下山》着力刻画“奇情美欲”,虽以民国为背景,但不是简单的还原观众心目中的民国想象,而是打造出了光怪陆离的诡异民国景象,在这一点上,拍出《道士下山》的陈凯歌与拍出《一步之遥》的姜文倒是心有灵犀(或者还可以加上拍出《大魔术师》的尔冬升)。

徐皓峰的小说里一直有某种杂糅着道、佛和民间故事诸风格的“散仙”气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一些“诡异”的描述来折射出“玄妙”的道理进而映照现实,有点老舍《断魂枪集》和冯骥才《俗世奇人》的意思,当然舒、冯的文学高度徐还远没达到,但内里的文脉,却一路通了下来。

再说回陈凯歌自己,《霸王别姬》《梅兰芳》再到《道士下山》,怕是也能构成一组“陈氏民国三部曲”(《风月》我看成是“番外篇”),从浪漫史诗的轰轰烈烈,到人物传记的兢兢业业,再到《道士下山》的嬉笑怒骂,电影风格的转圜,恁地折射出导演自身心境的回转——

《无极》早被唾沫星子淹了八百回,连带着《霸王别姬》的著作权也变得影影绰绰,“馒头血案”裹挟着陈凯歌一头撞上了网络文化的“无物之阵”,这口恶气在《搜索》里透了几分,说不好,也不敢说;至于《荆轲刺秦王》,我以为是凤毛麟角可与“伟大”一词沾边的中国电影(我魂牵梦萦的《安德烈·卢布廖夫》啊),还有《十分钟,年老老去》中那惊鸿一瞥的《百花深处》,一长一短,都是绝佳上品,但有《无极》《霸王》杵在那,老百姓和文艺青年们动辄拿来说事,其它都被华丽丽的忽视了,这也没办法,盛名之下,歪曲埋汰,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再表回《道士下山》,小道士何安下能打,但吃不饱饭,自此便下了山,正是民国时分,各方人物粉墨登场。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岳不群暗害令狐冲,刀马旦生离扫地僧,基本上三大段故事,被何安下撸成了串。何安下偷鸡、偷窥、偷命、偷人,有些是故意偷的,有些是故意被他偷的。前头说“扫地僧”,也不是标准的“僧”,《道士下山》的主角是个道士,但也出现了讲“葫芦瓢”永恒真理的老和尚,道士郁闷了,也去找和尚解闷。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