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公务员工资为何难遇“艳阳天”?

工资改革2018-11-22李天扬老师

  最近,人民网网民“鼓台山”在强国论坛发帖《公务员收入之真相》,讲述了他和女儿两代公务员的收入情况。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他表示“我们这些普通公务员不求发财,不求特权,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合法工资收入就能过上有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前几天,广西防城港副检察长何文凯自曝财产求人肉的报道硝烟未散,现在又来一个“鼓台山”的自曝父女两代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单。似乎拉开了一场公务员晒收入、晒财产的大幕,真是热闹非凡。

  无论是检察官的晒财产还是基层公务员的晒工资,事发的诱因是对网络乃至社会对公务员“收入高、福利好” 主导舆论的愤懑,动机是以此来证实与其不同或是相反的意见。设身处地、亲力亲为的事情,应该是出入不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放事情的原本,也并无太多不妥。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晒”出的工资难以遇上“艳阳天”?

  细想,这是舆论的惯性使然。就拿上述的事情来说,检察官尽管晒出了车子、房子、还有工资条,对家产的来源似乎也道明了,不是还有“存款在哪里”、“福利咋没说”、甚至“应该查一查是不是贪官”的棒喝吗?“鼓台山”晒出了工资清单,不同样也有“第二个工资单怎么不曝”、“五险一金自己在交吗”的追问吗?不是说这些棒喝和追问完全无理,只是说舆论的惯性如果冲出了应有的底线,影响到决策的偏颇导致社会分配的再次失衡,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其实,对公务员收入的舆论惯性,是历史和现实的综合反映。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带来了对公务员终生的“大包大揽”;改革的面宽量大又滞缓了公务员工资改革的深层次推进。历史的止步助推着舆论的前行。从现实的情况看,改革的不断深入,触及到各个群体的利益,一些既得的利益不断受到冲击,社会矛盾凸显,公务员利益的不变与社会不少阶层的利益失却形成强烈反差,对自身利益诉求的愿景持续膨胀,因而导致对当前处境的错愕。历史和现实的对撞,必然激起舆论的漩涡和扩散。

  惟其如此,对于公务员收入的舆论惯性,要有一个淡定的态度。从政府层面来说,在舆论的惯性中多一些社情民意,可以更好地集思广益,权衡利弊,以利于“精准”的制度设计和社会公平;对公务员来说,无需去晒工资亮家产,与舆论纠结。晒不出公平正义,也晒不退高涨的舆论惯性。“不求发财,不求特权”,安心干好自己的工作,相信“牛奶面包总是会有的”。正如网友所言,“工作对得起工资,大家自然认同”。科学合理、公平正义的分配制度才是公务员收入舆论惯性最好的“制动装置”。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