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加分”全面取消高考更趋公平

高考资讯2018-06-24王新老师

□资料照片

教育部近日发出《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全面取消,引发社会关注。多种加分项退出高考舞台,让高考制度愈加趋于公平。细数高考制度历次改革,体现出我国高考制度在消除人们对不公疑虑方面的种种努力。

40年高考改革从未停步

本次改革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与此同时,还对“高考移民”也作出相关要求,强调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依法依规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要求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其实,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的40余年间,改革的步子从未停止。科目设置、考试内容、次数、招生体制和方式、技术环节等,几乎每一次改革,都牵动着全社会的目光。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1985年实行“双轨制”,出现“自费生”,这一制度首先被人们质疑公平性,因分数相差很大,很多人认为就是在“花钱买分”。1996年,高校试行招生“并轨”,取消招收自费生,同时高校的学费开始增加。2000年,师范类院校和专业也开始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1984年,我国进行保送生试点改革。1985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校扩大试点。当年保送生制度主要针对的是部分有特殊才能或特别优秀的学生,通过推荐、选拔和考察,免予参加高考,直接录取。其意义在于弥补统一招生考试“分数决定一切”的不足。1999年规定,保送生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并从2001年起,将每年保送生规模从两万人压缩至5000人。

此外,高考课程、考试时间等方面的改革也在持续推进,从“3+x”到取消文理分科,再到英语考试不再“一考定终身”,高考的制度改革从未停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