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1、关于教育均衡
目前为止,我在四个学校工作过,人民路小学、双莲寺小学、龙狮中心小学、长风乡将军小学。在教师中,应该也算工作经历比较丰富的了。在我看来,这四所学校确实有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现象有多种原因,如历史遗留、有社会择校热等,但归根结底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这几年,在政府发展教育均衡的政策下,差距已经在缩小,所以,我觉得,政府真要做好教育均衡这件事情,是一定能做得好的。
首先,学校建设方面可以达到教育均衡。每个学校的校长都实打实的想发展自己的学校,但财力人力安排是由上层决定的,很多时候校长也很吃力。在这种情形下,上层安排学校建设应该向普通学校倾斜,帮助普通学校搞好学校建设,进而向优质学校发展。这样整个区域的学校才能共同达到“均衡-优质”的发展。从竞争意义上来说,垄断是不利于发展的,一花独放不是春,各个学校有自己的发展潜力、发展特色,整个区域的学校教育才能蓬勃发展。我看新闻中介绍,在今年召开的首都高校支持北京初中建设工程启动大会上,北京市教工委书记朱善璐表态,今后几年,北京市抓基础教育就是“均衡-优质”,就是要把钱、人和资源往老百姓不太满意的学校投。
其次,教师交流可以促进教育均衡。今年我到村小支教,真正感受到来自城乡教育的差异。其实,在这几年教育均衡发展和标准化建设中,乡村学校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了,但物质硬件有变化,精神软件太缺失。乡村孩子们非常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前教育,使得孩子们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比城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样的状况使我真心觉得,教育均衡,乡村教育建设仅靠教师交流是不行的,主要应该依靠政府及教育行管部门实施加强本土乡村教师的建设,通过物质条件的改善,精神文明的创建,乡村教师待遇的提高来留住乡村教师等等。教师交流这样的制度,我认为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一来达到师资平衡,二来消除教育不公。教育不公不仅仅指学生而言,亦指教师而言。我深知,在不同的学校教书,付出的即便一样,收获的也会不一样,甚至付出的少收获的却多。所以我感觉教师交流的改进主要有两点:一是力度要加大。力度加大一方面是时间的延长,时间限定至少要两年到三年,这样才对乡村孩子真正起到作用。一年时间,一个班级里教师来来去去,不稳定,对学生相当不利。另一方面是参与面要拓宽,可以区域内再划分小区域进行抱团交流,一定要让一池水流动起来。二是真实度要增强。支教走教等方式要区别对待,音体美等艺体技能学科教师采用走教方式非常好,能真正起到对乡村教育对支持作用,但语数学科教师进行跨校走教,不能在乡村学校任教语数学科,也就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交流的程序应该更规范透明,每年哪些教师进行了走教支教,学校应该进行公示,这样才让大家知道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