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德教育心得体会【精华版】

党课心得体会2018-06-25王华老师

新八德教育心得体会2016【1】

如何在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指出“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然而目前现状令人堪忧,当代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认识不足,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降低存在信仰危机、道德缺失、迷惘浮躁、崇洋媚俗、“去中国化”的现象。天津师大一项针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程度达到59.2%,遇到有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上会怎么办时,只有17.3%的学生选择立刻去搀扶;对考试,只有38.2%的学生“从不作弊”;有69%的学生认为求职违约的行为“可以理解,视具体情况而论”。

青少年学生对传统“八德”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大中小学校中很少甚至没有开展“八德”系统教育。

什么是“八德”?“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的形成的核心价值和传统美德。其中“礼义廉耻”最早是《管子·牧民》提出来的,“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孝悌忠信”是孔子“仁学”的四种体现。到宋代把这八个德目合在一起称为“八德”。民国初年,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新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至今台湾还在奉行,台北有四条主干道就是以这八德命名的。经比较研究,我们认为还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更加合理、更具有历史渊源,也更能体现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王岐山在一次会上说:“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

对此我们高度认同。“八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八德”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从“八德”入手,是重塑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路径。

为此我们建议:

1.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纠正对传统文化的偏见。目前不少人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偏见,认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思想不符合,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儒释道的经典中早就有这种思想,有大量论述,比如《老子》就倡导“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在“道”中,一切平等。《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则集中体现了自由、平等思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佛教,则更是讲“众生平等”。再看儒家,虽然儒家思想中缺少政治上的平等主张,但在德性层面上却是主张平等的,从孔子的“性相近”到孟子的人性皆善,都体现了儒家的德性平等思想。所以我们要认真挖掘符合核心价值的优秀文化资源,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