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教育系统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整体配合的教育。小学是孩子教育阶段的基础阶段,而当下的小学教育中,“三结合”教育工作进行得不彻底,社会、学校与家庭三方面的配合有诸多失误与脱节,在此与各位分享一下如何开展好“三结合”教育。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纵观近些年小学教育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可喜的成
绩,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回顾教学失误,不难看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配合的不默契,社会教育在小学中的教育也不够明显。总而言之,小学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配合有所缺漏,需要三方共同努力,更好地开展“三结合”教育。
一、“三结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学校教育方面,小学教师缺乏积极与家长沟通的意识,家长会为了应付学校而草草了事,有些教师少开家长会甚至不开家长会,没有做到真正与家长交流学生情况。其次,家长在“三结合”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现今家长忙于赚钱养家,对学生疏于管理,家长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物质需求上,没有与学校和学生沟通交流。对于自制力差、没有价值判断的小学生,缺乏管教只能换来学习成绩的退步与行为恶习的养成。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养尊处优的生活对学生素质发展极为不利。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单亲或者离异原因使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家庭不完整使学生不愿在学校提起家庭,自然缺乏联系与沟通。
二、“三结合”教育的内容
1.德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7~12岁孩子的世界观认识模糊,需要成年人加以引导,对于小学生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学校应与家庭统一步调,以培养学生的德育工作为教育重点。在学校,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课程与文明训练活动为教育载体搞德育工作。在家庭方面,家长应从细微处出发,培养孩子运用文明用语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平时与人相处和待人接物时应教育孩子注意文明。家校双方在德育过程中应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知识教育与身体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方面,知识教育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家长对学生学习方面重视程度较高,因此更应该使学校与家庭配合,做好学生学习工作的开展。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活动,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课外辅导。在关注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带其进行体育活动,并教导学生劳逸结合地学习。
三、“三结合”教育的策略
1.进行教师家访与家长校访,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建立健全的家访、家长会制度,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校外的不良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对每位学生至少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每月度定期组织家长会,表扬优秀学生与优秀家长,并安排家长介绍教育经验;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例如运动会、歌手大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孩子的排名位置,便于今后为孩子制订教育目标。
2.设立网络家长信箱,保持书面与电话联系
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沟通,利用网络为家长与学校联系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建立群组网聊,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建立网络学生平台,将学生校内表现上传网上供家长阅览,家长也可以将学生的家庭表现进行上传。也可以建立家长通讯簿,用电话联系的方式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
3.向家长推荐教育理论类书籍
向家长推荐教育书籍,让家长普及教育方法与教育艺术,避免家庭教育中的无重点与盲目性。可以为家长订阅《家长必读》或免费刻制教育讲座的视频光盘,或定期组织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普及。初等学校还可以在校内设置教育咨询处,帮助有教育问题的家长解决问题。
4.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积极组织社会优秀成功人士、退休老干部、党员来校为学生开展讲座,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邀请消防战士或警察来校进行火灾或法制教育,教会学生逃生技能。学校应与社会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具体情况与学生特点,学校应主动联系家长,协调社会,形成三角协作关系,共享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更好地开展“三结合”教育。
小学是教育阶段的基础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成年人的引导与培养下端正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小学教师应与家长和谐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动向与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素质。与社会沟通,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把“三结合”教育落到实处,找好落脚点,理论结合实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新的教育体系,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教育下,不断推动小学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